创课大赛内容新,教学改革促发展——第一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课大赛圆满落幕
2016/12/16
推行在网络慕课背景下的“主体引领、多方合作、全员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改革,是我院近一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转型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适应学院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于12月15日14时和19时分两个时段在学院6教101报告厅成功举办了“思想政治理论创课大赛”。此次活动由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思政部、共青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团委承办。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分为2015级和2016级两个年级,学院思政部蔡富强老师、陈国启老师、李松老师、吴远添老师作为评委莅临了本次比赛,学生处张娜老师、学生处李嫄老师作为本次比赛的嘉宾应邀出席。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知识经济也是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课正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经过学院思政部前期严格的初赛筛选之后,学院有19名2015级的同学以及12名2016级的同学进入决赛。他们秉承着“创新改革”的主题,以多彩的讲课形式,结合幻灯片层层递进,生动形象的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思政课题。
来自2016级英语二班的李玥龙同学首先用一百元钞票的例子证明了价值的不变性,活跃了现场气氛。同时引出人生价值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改变的哲理以鼓励同学们坚持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随后2016级9号选手王紫娟采用小短剧的形式为大家阐释她的课题,短剧围绕最贴近我们生活“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表演,从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例中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诚、孝、忠等。
可以说此次比赛无论是PPT展示、逻辑思路,还是精彩的现场语言表达,参赛选手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各位评委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了评分,并对参赛选手的课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李松老师在总结中说道,此次思政课程创客大赛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老师们不再规定课题,将课题的选择权交给了广大学生,今晚参赛的同学所选择的课题都是基于教材内容却不拘泥于教材,对课题进行了创新与扩展并联系社会热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与理想相结合,具有多样性。
最后综合2015级和2016级所有参赛作品,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九名、三等奖十七名。
比赛结束后,思政部蔡富强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蔡老师表示,学院目前所倡导的慕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转型改革,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与以往所推行的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想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我院目前所推行的慕课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三位一体”即慕课、学生实践活动、课堂的专题教学,而这种教学改革不仅让学生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也会不断地深入和丰富。蔡老师还强调如今学院的多个部门之间都加强了联系,各部门实现了深度融合,如思政部,学生处,团委包括宣传中心等等。往后改革方向也会更重视部门间的合作,争取各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
本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课大赛,在学院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行“创新改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创新改革的课程建设中,使学生们变为课堂的主人。本次创课大赛以创新改革为主旨,切合学院转型改革的新形势,提升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能力支撑。创新改革,赢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