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甘孜,与梦偕行
日期:2019/03/11 作者:文/刘阳 图/李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明白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明白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明白其中的纯粹。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机电系的学生——刘阳。寒假期间,我和我的朋友们参加了康北福利院的支教活动。就这样,我们一行到底是多少人踏上了前往甘孜的旅程。

未至康北,便曾听说这儿条件艰苦,不过对于蒲公英快乐小分队来说,更多的是一份期待。漫长的山路颠簸,从海拔100多米直直上升到3400多米,我们走在进山的路上,弯曲的道路,陡峭的山崖,似乎在暗示着我们接下来支教生活的艰苦。不过在看见康北福利院的那一瞬间,更加坚定了我们留下支教的决心。它座落在在甘孜高原上,一种自然的美萦绕着它,没有一点杂质,纯朴至简,令人心驰神往,甚至义无反顾。

一月的甘孜格外美丽。天空蔚蓝,白云悠悠,我们沉浸在这一方的美丽和宁静。漫山遍野的雪,银装素裹。雪,是纯洁的,就像康北福利院的孩子们一样纯真、朴实。简素的藏式石木筑房,冒着白顶儿的山和肆意展露笑颜的孩子们,无一不透露着这个山区独特的美。

纯朴、善良和感恩是这里人的天性,当地的人,都会与我们主动的打招呼,或是微笑着擦肩而过,或是初次见面的寒暄;你总能从这质朴的表达中感受到他们的真诚。
到福利院之后我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先是根据福利院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分工。我担任的是二班班主任、五班语文老师及六班数学老师;这让我倍感压力。甘孜学生从小受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大城市的小孩相比,往往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因此课前我认真备课,悉心了解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课上我化繁为简,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言语上的支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尊重感,在教与学的民主和谐氛围中帮助心理障碍的同学,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学习热情;课后我会通过查看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有效的为他们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们学有所获。

支教生活充实无比,孩子们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身旁,看着他们打闹玩耍学习的模样,感受着他们纯真无邪的世界,那不是小时候天真单纯的我吗?又到中午吃饭时间,孩子们放学在食堂匆匆吃完,便回到教室,或是,放学后专门留在教室陪我批改作业。时而在教室打闹;时而安静学习;时而提出新奇的问题,那一刻的他们像是刚睁开眼的婴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那时的阳光,也如水一般洒在甘孜高原的四野,又透过洁白的玻璃窗户,投射在课桌上,孩子们依旧伴在我的身旁,而我陶醉在的回忆中。
此刻,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支教?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那儿需要支教,因为那儿需要我们。正如“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儿”一样的道理。由于支教活动面对的特殊环境,这就要求支教人员必须要有爱心、热心、激情;要有教育别人的潜力和水平;也要有在枯燥简单生活条件里长期坚持的决心。长期坚持下去,应对的更多是激情和冲动过后,落后的村庄、枯燥的生活,还有自我内心剧烈的矛盾冲突——当初完美的想象和初衷,与真正乡村支教生活的大相径庭!
我知道,我们只是世上千万支支教队伍之一,但爱的传播永不过期!期望我在这个年代里,能做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欣赏那一种天地的杰作,乐于把自我融入那无尽的麦浪,在喧嚣的尘世给自我的心留点空间,让那种感恩长存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