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随着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院于2015年正式迈出了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步伐,学院也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课程建设也就成为了转型改革的重要工作。我院是一所工科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是我院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会决定学生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间接影响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建设也随之展开,并且成功立项集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书见附件1)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
1 精品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用3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确定适应我院各专业线性代数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大纲与要求、习题库系统、教材、辅助教材、学习方法指导等。逐步将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录像片等做成电子资料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使得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达到课程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各专业课的教学,为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按照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结合我院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现状,确定了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为保质保量的完成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成立一支10人左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究能力。
(2) 为使建成的精品课程能够更好的适用于我院学生学习,调研各专业对《线性代数》课程需求也就有很强的必要性。
(3) 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了“知理论、会计算、能应用”的线性代数课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4)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教材的优劣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建设一套适用我院学生使用的教材有很强的必要性。
(5) 为方便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录制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
(6) 为方便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师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建设配套的网络资源(线上课件,习题库,答疑系统等)。
(7)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开发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考核体系。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内容的建设,具体为:
(1) 已组建一支以叶建军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宋军智,苗成双等9名教师为项目研究者的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
(2) 通过与各系部专业教师沟通,已完成各专业对《线性代数》课程内容需求的调研,并制定了适合各专业学生使用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材编写框架。
(3)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通过集体备课和研讨,编写了以数学实验和应用为特色的教材《线性代数讲义》,并于2017级计算机专业试用后,在叶建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得到《线性代数讲义》(第二稿见附件5)。并将最终修改的终稿第三稿交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申请见附件16),该教材为转型发展系列教材之一(选题申报表见附件17),并将出版的教材(教材证明见附件18)在2018级进行使用。该教材的特色与创新在于弱化了繁复的理论和计算,引入了数学实验解决复杂计算,并通过加入与各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例,加强学生应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教材特色与亮点见附件7,教材修订过程见附件8)
(4) 在教材编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编写了线性代数习题集,该习题集特色与亮点在于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编写了以基本理论,数学实验,实际应用为主的三个层次的习题。(第一稿见附件9),2018上半年第一稿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得到线性代数习题集第二稿(见附件10)
(5) 录制完成《线性代数》教学视频一套,目前正在做后期处理,详见附件11
(6) 通过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学生应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辅以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体现在我院学生在2017、2018年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成绩如下:
2017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51队/153人 一等奖:2项
二等奖:17项
三等奖:16项 获奖数和获奖比例为省内独立学院第一
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54队/162人 省一等奖:1项
省二等奖:3项
省三等奖:2项 获奖数为省内独立学院第一
2017“数创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 1队/3人 三等奖:1项
2018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60队/180人 一等奖:2项
二等奖:22项
三等奖:16项 获奖数和获奖比例为省内独立学院第一
2018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51队/153人 推送国家二等奖1项
省二等奖:8项(已公示)
省三等奖:7项(已公示) 奖项数量及质量为省内独立学院第一
(7) 在数学教研室两门课程开展精品建设课程之后,对各系部的专业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具体体现在由于学生在前期数学课程中学习过数学软件后,建管系,交运系,机电系后续许多专业课中需要用到软件的课程可以顺利开展。
(8) 在叶建军教授的指导下,师资队伍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自身的教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本年度发表教改论文3篇,获得省级立项1项(立项申请见附件13,立项证明见附件14)。
(9) 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在保证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了一套“1+N”考核体系,其中“1”是对基本理论的考核,“N”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
四、下一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展望
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到现阶段,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有许多工作未完成,下一步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为:
(1) 对于已出版的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所纰漏,在本学期上课过程中继续改进,以备下次印刷时及时修正。
(2) 对习题集做进一步的修订,在2018-2019学年试用后,计划于2019年8月出版。
(3) 于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开始视频处理工作,并逐步将视频上网。
(4) 于2018-2019学年开始着手准备其它的线上网络资源。
(5) 在完成下一步课程建设工作的同时,着手准备申报四川省网络资源在线课程项目。